收藏 佐藤摩彌 生田斗真 宜蘭民宿 氣質美女 

亞斯伯格症兒童之特質與輔導策略
高師大特教系 劉萌容 教授
「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 近年來在醫學界及教育界引起廣泛的討論,但其實在1944年奧地 利 醫師Hans Asperger就已撰文發表其所接觸的四位智力正常的個案在表達能力、人際互動和行為模式的特質,當時他以「自閉症型精神疾病」(autistic psychopathy)稱之,其後英國學者Lorna Wing於1981年引用Hans Asperger醫師的描述來形容其個案,「亞斯伯格症」於是成為具備這些特質者的稱謂。
自閉症的三大核心障礙為社會互動、溝通與重複性行為。亞斯伯格症者智力正常及以上,且在語言發展上沒有顯著地遲緩,這是與典型自閉症者最大的不同,然而亞斯伯格症者在語言的理解及表達、人際互動和行為模式上的特質仍常造成他們學習及生活適應上出現困難。常見的特質分類簡述如下。
語言的理解及表達方面:
(1) 通常有流暢的語言,但傾向以字面的意思來解讀文字,對隱喻、譬喻、笑話或反諷有理解的困難;
(2)在字詞的選用上可能出現與情境、互動對象不符合的情形,例如: 在家裡認真地跟弟弟妹妹說「請移駕到飯桌吃晚餐」,當一般兒童可能是說「喂!吃飯了」;
(3)單向的對話風格,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不停地講,而不理會聽者是否有興趣或者是否在聽,話雖然多但常缺乏明確的主題,像是向著人談話,而不是與人談話,像是資訊的傳達者,而非溝通者;
(4)對於傳達感情及思緒的字詞可能有理解及表達的困難,例如:遭遇挫折或情緒低落時,可能使用極端情緒化的字詞或行為來紓解,取代一般人可能採用的「找人抱怨或談談」。
人際互動方面:
(1)對社會情境的判斷有困難,依賴公式化刻板的社會行為規則,例如:家長教導「不可與陌生人講話」,當走失時也不回應警察的詢問;
(2) 難以根據語言及非語言的線索(肢體及表情)來推測他人的意圖,對於做出合適的社會和情感回應有困難;
(3)毫不保留地誠實及極端要求公平,若自認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可能出現激烈的反應。
行為模式方面:
(1) 可能表現出儀式化、固定模式的行為,難以接受變化;
(2) 興趣窄化;
(3)專注於某件事物時,可能忽略了同時環境中的其他刺激,例如:專心拼圖時未聽到有人喊「失火了!趕快跑!」;
(4)關注的事物焦點可能與一般人很不同,可能只注意到細節而忽略大局;
(5)對感覺或知覺過度敏感或異常,例如聲光刺激、嗅覺及味覺;
(6)可能出現粗大或精細動作不協調的情形。除此之外,機械式的記憶力(只有記憶而無理解)、注意力短暫以及過動的情形,也出現在部份亞斯伯格症者上。
亞斯伯格症有多種可能的成因,包括遺傳、腦傷或病毒感染等,目前的研究都指向是生理因素,而非後天教養環境所造成的。每位亞斯伯格症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上述所提的特質在每一個體上的表現也可能「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 近年來在醫學界及教育界引起廣泛的討論,但其實在1944年奧地 利 醫師Hans Asperger就已撰文發表其所接觸的四位智力正常的個案在表達能力、人際互動和行為模式的特質,當時他以「自閉症型精神疾病」(autistic psychopathy)稱之,其後英國學者Lorna Wing於1981年引用Hans Asperger醫師的描述來形容其個案,「亞斯伯格症」於是成為具備這些特質者的稱謂有所差異。雖然是因生理因素而讓亞斯伯格症者具有上述特質,但他們仍可以經由學習,克服生活適應的困難。以下針對建構一「支持性的環境」,提供建議給家長及教師作為參考。家庭教養方面: 家長教養態度的「過」與「不及」可能都不是最理想的。「過」指的是動輒打罵,嚴厲強勢的管教方式,這樣的環境可能會造成亞斯伯格症兒童挫折容忍度低,情緒起伏大而容易引起行為問題。當子女的行為表現不如家長的預期時,建議家長可以和子女「講道理」─ 探詢子女行為表現背後的原因、明確說明家長的期待、討論如何可以讓兩方雙贏(家長可能需要提供子女行為的動機)。「不及」指的是對子女的表現未設定任何標準,任由其發展,這樣可能導致其興趣窄化、人際互動的情形更為嚴重,而對未來享有正常的社會生活造成困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子女進行教學不受時間及情境的限制,是最能兼顧類化及全面性的。建議家長可以利用各種生活情境(去大賣場時、看電視時、自己或他人情緒被引發時等)及早教導子女辨識自己及他人情緒引發的前因後果,如何適當地紓解情緒,如何探知別人的意圖及預測別人的行為,以及依關係的親疏遠近而有不同的互動方式與談話內容等。家長可採用講解、示範、角色扮演等遊戲的方式,將一目標分成數個階段來教導,避免學習的挫折感,同時不要忘了不時地鼓勵、讚美子女的表現(即使尚未達成家長的目標,也要鼓勵子女的努力)。
學校教育方面: 大部分的亞斯伯格症兒童就讀普通班,班級導師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的學習與適應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導師可以幫忙其與同儕建立關係,另一方面也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分享教學策略。教師可採用的教學策略包括停頓(講述一段時間後稍作停頓,留意學生的理解情形,讓學生問問題或看書面資料)、提供視覺線索或學習單(提供能幫助理解概念、內容或維持注意力的表格、圖片,或上課大綱)、採用即時問答法(介紹一主題或概念前,教師先問學生與內容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也可以於講解後問問題,要求學生全體舉牌回答),以及鼓勵同儕間的合作學習。
亞斯伯格症兒童常因解讀情境及他人意圖的困難而引起與他人的衝突,有時也因缺乏同理心而被誤解為白目或愛欺負人,但其實亞斯柏格症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常是起因於不當解讀與容易焦慮的特質。研究顯示亞斯伯格症者經過教學及家庭的介入支持後,能享有與一般成年人相同的生活品質,因此建議學校與家庭首要建立支持性及提供安全感的環境,穩定其情緒與行為問題,及早實施人際互動的課程,相信亞斯伯格症兒童的學習潛能會帶給我們許多的驚喜!
(本文刊登於高雄市東光國小校園輔導刊物「旭園」第43期)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威廷 的頭像
    梁威廷

    阿桑

    梁威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