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灘島 日本瑤瑤 盧彥勳 防曬 大炳
【健康常識】哭與笑 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達或表露,亦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哭一般定義為由於痛苦或激動而流淚出聲。哭的意義 哭除了表達情緒之外也常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信號,例如嬰兒或一般的小孩在不舒服或不滿意的等的時候,就會哭著向父母傳遞信息,或是餓了、渴了、熱、冷、痛、尿床等。當父母或監護人聽到哭聲時便對其作出適當的處理。一般在兒時尤其是在嬰兒期,哭聲也可能是患病的徵兆,所以哭常是醫生發現嬰幼兒患病的信號。積極意義 科學認為哭對人的心理、人體等都有保護的作用。當人內心極度痛苦時,哭是一種發泄方式,哭後能使人心情暢快。科學家常建議,當遭遇嚴重精神創傷,陷入憂慮和絕望,不吃不睡時應設法大哭一場。科學家同時還認為如果在該哭時強忍住不哭可能會憋出病。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認為人在悲傷時不哭相當於「慢性自殺」。他調查發現,長期不流淚的人的患病機率比流淚的人高出一倍。費雷同時指出,男子的胃潰瘍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長期不哭者佔了多數。 人的淚水中含有溶菌?,具有殺滅病菌的功能。因此哭能滋潤眼角膜,使眼睛得到清洗,更可起到殺滅病菌的效果。科學家亦發現,人在悲痛時流的眼淚和傷風感冒及風沙入眼時流的眼淚,其化學成分是不同的。 淚水還有重要的防護作用,當眼睛有異物入侵時,便會自然反射分泌淚水,可及時沖走異物。 科學家認為哭鬧對新生兒而言,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哭鬧時,新生兒全身得到了運動,這樣對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都有幫助,因此促進能新生兒成長。消極意義 哭也存在著一定的消極影響,如抽泣時會使呼吸失去規律,呼吸時粗時淺,也導致心律不規律。 常有人認為過度的哭會使人視力受損,甚至使雙眼失明,但這並不准確。大哭後會使視力模糊,這是眼球肌肉十分疲勞,睫狀肌收縮導致的結果,此時只要作好休息就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流淚過多並不會導致瞎眼。角膜破皮才會導致雙眼失明,一般人哭的時候會用手或紙巾去擦或揉眼睛,但這可能損及眼球表面的角膜,倘若用力過度,可能導致角膜破皮、引發感染,不及時處理,可能致使角膜潰瘍,此時眼睛可能會劇痛、不停地流淚,這將致使視力嚴重受損,嚴重的會雙目失明。哭的分類 哭在心理上常被劃分為正常哭和變態哭。這是由於哭是人之常態,但也有些人無緣無故地也會哭。 笑 笑的人一般是由於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笑,它能使笑的人心情得到放鬆,減緩壓力。同時笑經常也能給別人帶來快樂。應用在商業上,如服務員對顧客報以微笑,能給人留下溫馨、深刻的印象,使顧客歡心,從而提高銷售額。 笑是一種心理狀態的表達。一般情況下笑更多的用來表達高興和快樂,由臉部肌肉動作為表現方式。它大都是由於人體感官(尤指眼睛、耳朵)接觸外界的事物或語言,轉變為信息傳入大腦皮層,而後通過大腦對臉部甚至全身的肌肉發出運動的命令而產生的。笑有時不僅會使肌肉發生運動,聲帶也會隨之振動,由此產生笑聲。目前心理學家們認為笑是人類之間交流的古老的方式的一種,但之前人們更多地認為笑僅是幽默感的表現。科學家指出人類在學會說話之前就會笑,而笑的目的是人團結或嘲笑別人,笑也常被當作對他人調情的一種方式。 人類也是地球已知物種中唯一會笑的動物,對於其他哺乳動物露出牙齒則是挑釁以及威懾的表現形式。 好處 人體胸肌得到擴張,加強了肺部運動,促進肺部呼吸功能 腹肌得到運動,收縮舒張時促進了胃液的產生,增進消化功能,增強食慾,促進新陳代謝。 增加血管肌肉運動,加強血液循環,使人更有精神。 較激烈的笑能讓全身肌肉運動,放鬆身體。 現代醫學認為笑可以成為一種治病方式,治療神經衰弱、消除肌肉的緊張,預防或減緩疼痛。 壞處醫學認為高血壓或心肌梗塞患者,過分激烈的笑對身體有害。 科學解釋笑在大腦中的專門化信號是由哭轉化出來的一種續發信號,喜極而泣正是這種說法的表現。嬰兒在出生時就懂得哭泣卻在之後的3—4個月內才會懂得笑,亦是同樣的道理。 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3%AD
3